在冬日的寒风中,不少中老年人常感到精神乏力,就像手机电量不足,明明昨晚充了一夜的“电”,可白天还是提不起劲,畏寒肢冷,仿佛身体被冬天的魔咒困住。这种莫名的疲惫,畏寒肢冷,不仅仅是季节变换的小插曲,而是身体内部机制在悄悄发出警报。

冬天,寒气袭人,人体为了保暖,会自然调整血液循环,减少皮肤表面的血液流动。这一生理反应,虽有助于保持核心体温,但也可能让四肢感到更加寒冷,精神也随之萎靡。加之冬季日照时间短,维生素D合成减少,影响了钙的吸收和神经系统的稳定,精神乏力便悄然而至。
长期的精神乏力,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如免疫力下降、记忆力减退、情绪波动大等。这些症状,就像是身体这台机器出现了“短路”,若不及时修复,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“系统故障”。
头晕,作为精神乏力的常见伴侣,其类型多样,可能是心脾两虚型,表现为心悸、失眠、食欲不振;也可能是痰浊中阻型,伴有胸闷、恶心、舌苔厚腻;或是气血亏虚型,面色苍白、气短懒言;更有可能是肾精不足型,腰膝酸软、耳鸣健忘。每一种类型,都是身体不同部位“电量不足”的信号。
中医典籍中,头晕与肝、脾、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冬天,寒气更易侵袭肾阳,导致肾精不足,头晕便如影随形。现代中医理论也认为,头部作为“诸阳之会”,其不适往往反映了身体阳气的虚弱。
肾,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生髓,通于脑。肾精充足,则精神饱满,思维敏捷。当肾功能下降,肾精亏虚,就如同电池电量不足,身体各部位,尤其是大脑和四肢,就会感到“电力”不足,出现精神乏力、畏寒肢冷等症状。中药保守治疗,通过滋补肾精,调和阴阳,既能缓解症状,又能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。
肾阳不足,温煦失职,则畏寒肢冷;肾精亏虚,不能上充于脑,则头晕目眩。冬天,外界寒气加重,更易耗伤肾阳,形成恶性循环。因此,解决肾的问题,是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。
西医或许能暂时缓解头晕等症状,但传统中医认为,单纯补肾可能伤肝,泻肝又可能伤肾,难以达到根本治疗。而北京中方中医院,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通过整体调理,实现了脏腑间的和谐共生,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钱先生,62岁,长期受精神乏力、畏寒肢冷困扰。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诊断,为肾精亏虚型头晕。通过中药调理,辅以针灸疗法,钱先生的症状逐渐缓解,精神焕发,畏寒感消失。他说:“就像手机重新充了电,整个人都活过来了。”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