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冬日的寒风中,不少高血压患者常感精神不振,乏力犯困,仿佛身体被一层无形的雾霭笼罩,连带着畏寒肢冷,整个人失去了往日的活力。这究竟是何缘故?让我们像拆解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,一层层揭开这背后的身体秘密。

首先,头晕异常,畏寒肢冷,这看似简单的症状,实则是身体内部多系统“协作失误”的信号。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承受着持续的压力,如同一条紧绷的橡皮筋,久而久之,血管弹性减弱,血液循环受阻。冬天一到,气温骤降,血管收缩,血液流动更加不畅,大脑供血不足,头晕便如影随形。这头晕,就像是电脑处理器过载,信息传输受阻,让整个人显得迟钝而疲惫。
头晕异常若不及时干预,后果不容小觑。它可能引发跌倒,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一次不经意的摔倒,可能就是骨折甚至生命危险的开始。长期头晕还影响心情,导致焦虑抑郁,形成恶性循环,生活质量大打折扣。
那么,这头晕究竟属于哪种类型?中医里,有心脾两虚型,痰浊中阻型,气血亏虚型,肾精不足型等多种分类。高血压患者多伴有肾精不足,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生髓,肾精亏虚,髓海不足,脑失所养,自然头晕目眩。冬天,寒气袭人,肾阳更易受损,加重了这一症状。
头晕的部位也透露着玄机。前额晕,可能与阳明经气不畅有关;后脑勺晕,则可能是太阳经气虚弱。中医文献中,对此有诸多论述,强调冬季养生,重在固护阳气,尤其是肾阳。
说到肾,它与高血压及上述症状的关系密不可分。肾主水,调节体内水液平衡,肾功能减弱,水液代谢失常,血压波动,精神萎靡。中药保守治疗,如用杜仲、枸杞等补肾益精之品,旨在吸收草本精华,温和调理,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。
为何肾出问题会导致头晕异常?从中医角度看,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四肢,故畏寒肢冷;肾精亏虚,髓海失养,则头晕乏力。冬天,外界寒气与体内虚寒相叠加,症状愈发明显。
西医与中医,对高血压的认知各有千秋。西医重在控制血压指标,而传统中医虽能调理,但常面临补肾伤肝、泻肝伤肾的难题。北京中方中医院则独辟蹊径,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调和脏腑,平衡阴阳,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既补肾又不伤肝,实现了真正的标本兼治。
举个例子,宋伯,一位长期高血压患者,冬日里总是精神不振,畏寒肢冷。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调理后,不仅血压稳定,精神也大有改善,不再畏寒,整个人焕然一新。这样的案例,不胜枚举,证明了中医在调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独特优势。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