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,本是阖家团圆、共享天伦之乐的佳节,但对于一些人,尤其是中老年人来说,节日的热闹反而成了身体疲惫的“催化剂”。为何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时刻,人会感到神疲乏力,总想睡觉呢?这背后,或许隐藏着身体向我们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

神疲乏力,中医称之为“气虚”,是身体机能下降、气血不和的直接表现。春节期间,饮食丰盛、作息不规律,加之情绪波动,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受损,气血生化无源,进而引发神疲乏力。此外,冬季寒冷,人体阳气内敛,若此时再过度消耗,更易导致阳气不足,加重神疲乏力的症状。
长期神疲乏力,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如记忆力减退、免疫力下降、心血管疾病等。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若忽视这一症状,还可能因过度劳累而引发急性疾病,如中风、心肌梗死等。
中医将神疲乏力分为多种类型,如心脾两虚型,表现为心悸失眠、食欲不振;痰浊中阻型,则伴有头晕目眩、胸闷脘痞;气血亏虚型,多见面色苍白、气短乏力;肾精不足型,则表现为腰膝酸软、耳鸣耳聋。此外,还有肝郁气滞等其他潜在原因。
根据中医理论,神疲乏力的部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。如头目昏沉,多与肝阳上亢或痰湿蒙蔽清窍有关;腰膝酸软,则可能是肾气不足所致。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若感到神疲乏力,尤其是伴随腰膝酸软、耳鸣等症状,应警惕肾精不足的可能。
肾为先天之本,藏精生髓,髓通于脑。肾气不足,则髓海空虚,脑失所养,导致神疲乏力。中医保守治疗神疲乏力,强调从根源入手,滋养肾精,调和肾气。如六味地黄丸、金匮肾气丸等中药,均能补肾填精,益气养血,从而缓解神疲乏力的症状。同时,中药的温和调理,还能减少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。
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若肾气不足,不仅会导致神疲乏力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如失眠多梦、记忆力减退、腰膝酸软等。肾气亏虚,使身体机能下降,无法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,从而加重神疲乏力的症状。因此,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应注重调养肾气,保持身心健康。
西医治疗神疲乏力,往往侧重于缓解症状,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传统中医虽注重整体调理,但在补肾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补肾伤肝、泻肝伤肾的困境。而北京中方中医院,运用中医现代化理念,结合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实现了补肾不伤肝、泻肝不伤肾的完美结合。通过精准辨证施治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从根本上解决神疲乏力的问题。
孙大爷,一位退休工人,春节期间因肾气不足导致严重神疲乏力。他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,但效果均不理想。后来,他来到北京中方中医院,经过中医专家的精心调理,不仅神疲乏力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,整个人也变得精神焕发。孙大爷感慨地说:“中医真是博大精深,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。”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