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,看似只是皮肤上的小毛病,实则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。它如同身体这座“精密工厂”的某个环节出了故障,导致“生产线”(气血运行)紊乱。中医认为,湿疹与体内湿气过重、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。湿气如雾气弥漫,阻滞经络,气血难以濡养肌肤,进而引发湿疹。

而头晕目眩,恰似工厂的“供电系统”出现波动,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,便会出现眩晕之感。湿疹与头晕目眩同时出现,往往提示身体内部阴阳失衡、脏腑功能失调。
湿疹的反复发作,不仅会让皮肤瘙痒难耐、红肿渗液,影响美观,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。长期瘙痒导致睡眠质量下降,白天精神萎靡,头晕目眩症状加重,形成恶性循环。
从中医角度看,湿疹若不及时调理,湿气会进一步侵袭脏腑,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导致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;湿气上蒙清窍,加重头晕目眩症状,甚至可能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。
中医将湿疹分为多种类型,心脾两虚型患者,因心脾功能不足,气血生化无源,肌肤失养,湿疹反复发作,常伴有心悸失眠、头晕目眩、神疲乏力等症状;痰浊中阻型患者,体内痰湿内生,阻滞气机,湿疹多伴有肢体困重、胸脘痞闷、头晕目眩、恶心呕吐等表现;气血亏虚型患者,气血不足,肌肤失于濡养,湿疹迁延不愈,面色苍白、头晕目眩、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;肾精不足型患者,肾精亏虚,不能滋养全身,湿疹多伴有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、耳鸣健忘、发脱齿摇等表现。
不同部位的湿疹,在中医看来,与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。头面部湿疹,多与心、肺功能失调相关,心主血脉,肺主宣发肃降,心肺功能失常,气血运行不畅,湿邪上犯,易引发头面部湿疹;四肢湿疹,多与脾、肾功能失调有关,脾主运化水湿,肾主水液代谢,脾肾功能不足,水湿内停,泛溢肌肤,导致四肢湿疹。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有诸形于内,必形于外。”湿疹的出现,正是身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反映,通过调理脏腑功能,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疹问题。
肾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,为先天之本,主水液代谢。肾精充足,肾气旺盛,则水液代谢正常,湿邪不易内生;肾精亏虚,肾气不足,水液代谢失常,湿邪内停,易引发湿疹。
同时,肾与脑髓密切相关,肾精亏虚,脑髓失养,可导致头晕目眩。通过滋养肾精、补肾益气,可调节水液代谢,减少湿邪内生,同时滋养脑髓,缓解头晕目眩症状。
肾出问题导致湿疹异常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。肾主封藏,肾精不足,封藏失职,精微物质外泄,化为湿邪,浸淫肌肤;肾阳不足,温煦气化功能减弱,水湿内停,泛溢肌肤;肾阴亏虚,虚火内生,灼伤津液,生湿化热,湿热蕴结肌肤。
湿疹的反复发作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瘙痒难耐时,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工作、学习;湿疹影响美观,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,导致社交障碍;头晕目眩症状加重,影响日常活动,增加跌倒风险。
西医治疗湿疹,多采用外用药物缓解症状,口服药物抑制免疫反应等方法,虽能暂时缓解症状,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且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带来一定副作用。
传统中医治疗湿疹,虽注重整体调理,但在某些情况下,存在补肾伤肝、泻肝伤肾的问题。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从整体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既滋养肾精,又兼顾其他脏腑功能,避免了传统中医治疗中的弊端,为湿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王先生,55岁,长期受湿疹困扰,全身多处出现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瘙痒剧烈,伴有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失眠多梦等症状。曾多次就医,使用西药治疗,症状有所缓解,但停药后很快复发。
后经人介绍,来到北京中方中医院就诊。专家通过望闻问切,结合中医理论,诊断为肾精不足型湿疹。为其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,采用中药内服、外用中药熏洗等方法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,王先生湿疹症状明显减轻,瘙痒消失,红斑、丘疹逐渐消退,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失眠多梦等症状也得到改善。
湿疹反复伴头晕目眩,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,从整体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滋养肾精,调和脏腑功能,为湿疹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。如果你也正遭受湿疹的困扰,不妨尝试中医调理,让身体恢复健康与平衡。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