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,寒风凛冽,万物收敛。人体亦随之进入养精蓄锐的季节,然而,有些中老年朋友却在这时遭遇了头晕的困扰。头晕,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症状,神疲乏力,实则蕴含着身体内部复杂的病理变化。本文将深度剖析头晕的成因,结合冬天对身体的影响,为您揭示头晕最简单的恢复方法,同时探讨神疲乏力的根源及中医的解决方案。

头晕不仅影响日常生活,还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危机。长期头晕,尤其是伴随神疲乏力的症状,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,严重时甚至影响行走安全,增加跌倒风险。此外,头晕还可能引发情绪波动,影响心理健康。因此,及时解决头晕问题,对于维护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。
中医将头晕分为多种类型,包括心脾两虚型、痰浊中阻型、气血亏虚型、肾精不足型等。心脾两虚者,心血不足,脾气虚弱,无以濡养头目,故头晕目眩伴神疲乏力;痰浊中阻者,痰湿蒙蔽清窍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头晕且头重如裹,神疲困倦;气血亏虚者,气血不足,无以滋养头目,头晕目眩,神疲气短;肾精不足者,髓海空虚,无以滋养头目,头晕且腰膝酸软,神疲健忘。冬天,寒气侵袭,人体阳气内敛,更易引发气血不畅,加重头晕症状。
头晕的部位不同,往往反映了不同的中医病机。如前额晕痛,多与阳明经有关;两侧太阳穴附近晕痛,则可能与少阳经有关。冬天,寒气凝滞,经络易受阻滞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从而引发头晕。中医古籍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提示我们头晕与肝风内动有关。冬天,肝气易郁,更需注重疏肝解郁,调和气血。
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生髓,脑为髓海。肾精不足,髓海空虚,无以滋养头目,故头晕目眩伴神疲乏力。中医治疗头晕,尤其注重滋养肾精,调和阴阳。通过服用中药,如熟地黄、枸杞子、山茱萸等,以滋养肾精,增强肾气。同时,中医还强调整体调理,通过针灸、推拿等手段,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。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,还从根本上改善了头晕症状。
冬天,寒气侵袭,人体阳气内敛。若肾气不足,则无以推动阳气上升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易引发头晕。此外,肾气不足还可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,痰湿内生,蒙蔽清窍,加重头晕症状。从冬天的气候特点出发,结合中医理论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肾与头晕之间的关系,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西医治疗头晕,往往侧重于缓解症状,如使用扩张血管、改善循环的药物。然而,这些方法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传统中医虽有其独到之处,但在补肾伤肝、泻肝伤肾的问题上亦存在局限。北京中方中医院则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通过整体调理,既能滋养肾精,又能避免伤及他脏,实现了中医治疗的新突破。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头晕的症状,更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体的阴阳平衡,提高了生活质量。
赵阿姨,62岁,长期受头晕伴神疲乏力困扰。冬天,症状尤为明显。经多方求治未果,后慕名来到北京中方中医院。中医专家通过望闻问切,诊断为肾精不足型头晕。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,一个疗程后,赵阿姨的头晕症状明显减轻,神疲乏力也有所改善。赵阿姨感慨地说:“终于找到了治病的根本方法,现在整个人都精神多了!”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