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,这个承载着无数家庭欢聚与期盼的节日,却也可能成为一些人健康问题的“高发期”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在节日的热闹与忙碌中,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身体状况。失眠、头晕目眩,这些症状看似平常,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“警报”。本文将从中医角度,深度剖析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,以及如何在春节期间有效调理,恢复身心健康。

头晕目眩,中医称之为“眩晕”,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。春节期间,由于作息不规律、饮食无度、情绪波动大等因素,容易导致身体阴阳失衡,气血不和,进而引发头晕目眩。特别是中老年人,肾气渐衰,更易受外邪侵袭,使症状加重。
长期头晕目眩,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,还可能引发摔倒、中风等严重后果。对于中老年人而言,更是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春节期间,家人应多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头晕目眩的症状。
中医将头晕目眩分为多种类型,如心脾两虚型、痰浊中阻型、气血亏虚型、肾精不足型等。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机。如肾精不足型头晕目眩,常伴有腰膝酸软、耳鸣耳聋等症状,是肾气亏虚,髓海不足所致。
中医文献《黄帝内经》指出,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。但头晕目眩并非全由肝风所致,肾气不足、脾胃虚弱、气血两虚等均可引发。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若感到头晕目眩,尤其是头顶或后脑勺疼痛,应警惕肾气亏虚的可能。
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生髓,髓通于脑。肾气不足,髓海空虚,则头晕目眩。中医保守治疗头晕目眩,强调从根源入手,滋养肾精,调和肾气。通过服用中药,如枸杞、熟地黄、山药等,可以补肾填精,益气养血,从根本上缓解头晕目眩的症状。
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若肾气不足,不仅会导致头晕目眩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如失眠、健忘、腰膝酸软等。肾气亏虚,使身体机能下降,无法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,从而加重头晕目眩的症状。因此,春节期间,中老年人应注重调养肾气,保持身体内外环境的和谐。
西医治疗头晕目眩,往往侧重于缓解症状,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传统中医虽注重整体调理,但在补肾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补肾伤肝、泻肝伤肾的困境。而北京中方中医院,运用中医现代化理念,结合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实现了补肾不伤肝、泻肝不伤肾的完美结合。通过精准辨证施治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从根本上解决头晕目眩的问题。
王大爷,一位退休教师,春节期间因肾气不足导致失眠、头晕目眩。他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,但效果均不理想。后来,他来到北京中方中医院,经过中医专家的精心调理,不仅失眠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,头晕目眩也完全消失。王大爷感慨地说:“中医真是博大精深,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。”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