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年岁的增长,不少中老年朋友开始感到记忆力不如从前,时常伴有神疲乏力,甚至头晕异常,就像家里的电器偶尔会出现“电压不稳”的情况。冬天一到,这种“不稳定”似乎更加明显,身体仿佛一台老旧的机器,在寒冷的季节里更难以保持顺畅运转。

冬天,寒气袭人,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减缓,这就像电路中的电线因寒冷而电阻增大,电流流通不畅。身体这台“机器”,其“电路系统”——即气血运行,也易受季节影响,出现“电压不稳”。头晕,便是这“不稳”的信号灯,提示着身体某处可能“供电不足”。
头晕不仅影响日常活动,还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,如跌倒风险增加、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。长期神疲乏力,更是生活质量下降的元凶,让人对冬日里的温暖与活力望而却步。
头晕之症,中医看来,或是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以濡养头目;或是痰浊中阻,清阳不升;亦或是气血亏虚,脑失所养;肾精不足,髓海空虚亦是常见原因。冬天,寒气更易助长痰湿,加剧这些状况。
头晕若伴后脑勺沉重,多与膀胱经不畅有关;前额晕痛,则可能涉及胃经问题。中医文献中,此类症状多与季节变化、体质虚弱相联系,冬天更是考验身体“保温”与“运行”能力的时刻。
肾藏精,主骨生髓,脑为髓海。肾精充足,则髓海充盈,思维敏捷,精力充沛。反之,肾精亏虚,则髓海空虚,头晕神疲接踵而至。中药保守治疗,如补肾益精之方,旨在吸收草本精华,温和调理,减少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。
冬天,肾气易耗,寒气直中肾府,加剧肾阳不足,使得原本就虚弱的“电路系统”更加难以维持稳定。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全身,故神疲乏力;肾精亏虚,髓海失养,则头晕频发。
西医或许能迅速缓解头晕症状,但传统中医认为,根本在于调补肾气,平衡阴阳。补肾怕伤肝,泻肝又恐伤肾,这一难题,在北京中方中医院得到了创新解决。他们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,调和脏腑,使身体“电路”恢复和谐,既补肾又不伤他脏,实现了真正的治本之道。
宋先生,年近六旬,冬日里总感记忆力减退,神疲乏力,头晕频作。西医检查未见明显异常,转而求助于中医。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诊断,属肾精不足型头晕。经过数月的中药调理,宋先生不仅头晕减轻,记忆力也有所恢复,神疲乏力之感大为改善。他说:“现在,冬天也不再是难熬的季节了。”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