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一年之中阳气最弱、阴气最盛的日子,如同自然界的一次深度休眠。然而,神疲乏力,对于许多中老年朋友而言,此时却常伴随着失眠的困扰。失眠,这个看似简单的症状,实则与身体的阴阳平衡、气血调和息息相关。冬至时节,人体易受外界寒气影响,导致阳气内收,若此时体内阴阳失衡,便易引发失眠,让人夜不能寐,白日神疲乏力。

失眠不仅让人夜晚辗转反侧,更在白日里留下神疲乏力的身影。长期失眠,会导致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引发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此外,失眠还与高血压、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。
中医将失眠分为多种类型,如心脾两虚型、阴虚火旺型、肝气不疏型、肝郁化火型以及胃气不和型等。每种类型背后,都隐藏着不同的身体失衡。例如,心脾两虚型失眠,往往伴随着心悸、健忘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是心血不足、脾气虚弱所致。而阴虚火旺型失眠,则表现为心烦意乱、五心烦热,是体内阴液不足、虚火妄动的结果。
失眠虽表现为睡眠障碍,但其根源往往在于身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。在中医理论中,失眠与心、肝、脾、肾等脏腑密切相关。冬至时节,寒气侵袭,易导致肾阳虚衰,进而影响心火的下降与肾水的上升,打破阴阳平衡,从而引发失眠。
肾,作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、主水液代谢。当肾气不足时,不仅会导致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等症状,还会影响心肾相交,导致失眠多梦。冬至时节,肾气更易受损,进而加剧失眠症状,使人神疲乏力。
面对失眠,西医往往采用镇静催眠药物,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,且副作用不容忽视。而中医则注重从整体调理,通过滋养肾精、调和阴阳来治疗失眠。温肾助阳,作为中药保守治疗的优选,融合了中医草本精华,既能补肾益气,又能调和阴阳,减少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,是冬至时节治疗失眠的理想选择。
肾为先天之本,肾气不足不仅会导致失眠,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从中医角度看,肾气不足会影响心肾相交,导致心神不宁;从西医角度看,肾气不足会导致内分泌失调,进而影响睡眠质量。冬至时节,肾气更易受损,因此,保护肾气,对于改善失眠症状至关重要。
传统中医在治疗失眠时,往往面临补肾伤肝、泻肝伤肾的困境。而温肾助阳则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,既能滋养肾精,又能调和阴阳,避免了传统中医的弊端。与西医相比,温肾助阳更注重从整体调理,实现了标本兼治,是冬至时节治疗失眠的理想选择。
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:010-87876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