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由于胸部CT纳入体检,检出有肺部结节的人越来越多,让很多不了解此病的人突感惶恐不安、不知所措。更有甚者,从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起,就给自己下了“肺癌诊断书”,把自己排入“准肺癌”行列。
接到“肺部结节”这样的坏消息时,怎样避免情绪失控,如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,避免在濒临愤怒和崩溃的边缘做出错误的选择呢?
一、得了肺部结节,心态很重要

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:生活中发生的事件,10%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,而另外的90%则由你对这件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。简言之就是:事情的好坏,10%取决于事情本身,90%取决于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。这很适合病人,特别是肺部结节病人!
疾病与治疗,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一件相当深奥而专业的事,与其惶恐不安,不如直接寻找医生进行咨询,听取专业的意见。
二、得了肺部结节,认知很重要
若是得了肺部结节,您需要了解下面三个最基本的知识:
1、什么是“肺部结节”?
肺部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征象,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(即30mm)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,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,可单发或多发,边界清晰或不清晰。
根据结节密度分类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。实性结节是指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,密度较均匀,血管及支气管影像被覆盖;亚实性结节主要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。
2、肺部结节不等于肺癌
其实,在检查单上看到“肺结节”字样不用过度紧张,因为大多数的肺部结节是由良性疾病引起,是以前患肺炎、肺结核留下的疤,肺癌的比例很小。肺部结节90%以上是良性的,恶性的只有 1.2%左右。尤其是小磨玻璃结节,恶变的风险是很低的。因此,并不需要太过担心。
国外有一项研究针对小于5毫米的磨玻璃结节,在平均随访6年的时间里,439个单发磨玻璃结节中有394个保持不变,仅有4个病例发展成了浸润性的腺癌。而这4个病例,均可手术根治,五年生存率均可达100%。
3、注意随访时间
最新的国际肺结节处理指南建议:不推荐过于频繁的复查,肺部结节的检查频率,国际肺癌筛查指南认为:5毫米以下实性小结节1年检查1次,5~10毫米的肺部结节则3~6个月复查1次,超过10毫米的肺部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。
业内通用的肺结节随访模式:
1. 患者年龄无界定;2. 磨玻璃结节,2年随访维持低风险标准则无需再随访;3. 实性结节,5年随访维持低风险则无需随访。